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兩岸經濟發展專題
Issues on the Cross-strait Economic Development 
開課學期
104-2 
授課對象
學程  中國大陸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葉國俊 
課號
NtlDev7091 
課程識別碼
341 M548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3,4(10:20~12:10) 
上課地點
國發302 
備註
兩岸關係領域、中國大陸經濟領域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42NtlDev7091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兩岸人員經貿正式交流始於1987年,但相關統計數據早在1980年便已出現,迄今已有近35年歷史。然而在各種管制措施下,有限數據資料未必能反映現實,使坊間各種臆測 (例如我國經貿關係向中國大陸嚴重傾斜,是否為導致近年經濟表現不振的主因),亦因此而難以獲得確認。兼以中國經濟崛起,使我們在談論兩岸經貿關係時,也絕不能忽略中國經濟發展,及其與世界各國互動所產生的影響。 

課程目標
本課程利用有限的授課時間,培養同學經濟直觀(economic intuition)並運用經濟數據,分別就 (1) 當前兩岸經濟交流重要議題;(2) 中國經濟發展與兩岸經貿交流,二個主題進行說明。選修本課程應具備大一經濟學以及統計基礎,但修課同學可隨進度複習自修相關內容。 
課程要求
依據每週進度閱讀指定與延伸閱讀教材,做為準備期末報告的基礎。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第1週 主 主題:課程簡介
在課程正式開始前,我們有必要回顧臺灣曾經締造的經濟成就,以及兩岸交流對於我國經濟所造成的影響。臺灣經濟發展功臣之一的經建會前副主委葉萬安先生大作,應是很好的思考起點。
教材:
葉萬安 (2009) 臺灣究竟創造哪些經濟奇蹟?國史館館訊 3, 2-21。

第2週 228假日

第3週 主題:兩岸經貿往來:自由放任或管制?
自由放任 (Laissez Faire) 與市場經濟這隻「看不見的手」 (invisible hand),幾乎已成為主流經濟學的註冊商標。然而國富論問世已久,學者迄今才逐漸發現諸多詮釋上有意或無意的偏差謬誤,這不但扭曲了亞當斯密的原意,也忽略了必要管制措施在市場經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材:
Grampp, William D. (2000) What did Smith mean by the invisible hand?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8 (3), 441-465.
亞當斯密 (1776) 國富論,第四編:論各種政治經濟學體系。

第4週 主 主題:ECFA before and after:貿易與資本流動
為什麼兩岸經貿交流以來,反令一些人認為對無助臺灣經濟發展與就業?如果要讓中國大陸資金有助於我國經濟,必須滿足哪些條件?
教材:
Yeh, K.C. and T.K. Ho (2012) Magnitude and volatility of Taiwan's net foreign assets against mainland China: 1981-2009, China Economic Review 23 (3), 720-728.
Yeh, K.C. and T.K. Ho (2015) ECFA before and after,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hinese Econom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Beij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t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

第5週 主 主題: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對外直接投資行為
臺灣的FDI多數仍落至中國大陸,而後者在接受大量外來投資時,對外投資也在增加,其投資標選擇的關鍵因素與對本國經濟的影響為何
教材:
Xing, Y. (2015) China’s OFDI, presented at Graduate Institut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NTU.

第6週 主題:匯率貶值與經濟復甦:中國、臺灣與東亞各國的歷史經驗分析
教材:邀請清華大學計財系何泰寬教授演講

第7週 清明節假期

第8週 主題:中國經濟發展議題 (一):所得不均
臺灣所得與財富分配似有漸趨惡化之勢,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比較又是如何?我們將從Thomas Piketty、國際貨幣基金,以及中國有限資料,進行國際比較並申論期政策意涵。
教材:
Cevik, S. and C. Correa-Caro (2015) Growing (un)equal: Fiscal policy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and BRIC+, IMF Working Paper 15/68.
Piketty, T. (2013) Capital in the 21th Centu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第9週 主 主題:中國經濟發展議題 (二):房地產泡沫化
有關中國房地產泡沫化並危及金融體系的傳言,一些研究已經指出這大多僅出現在所謂一線城市中,而且既有的指標並不精確,有必要重新建構。
教材:
Fang, H., Q. Gu, W. Xiong and L. Zhou (2015) Demysterfying the Chinese housing boom, NBER Working Paper 21112.

第10週 主題:中國經濟發展議題 (三):中小企業與融資
包括歐美先進國家在內,中小企業都是吸納就業的主力,尤其在金融海嘯後,就業似乎成為比經濟成長更為重要的指標。中國以國有企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能否轉變為以私營中小企業為主並重啟經濟增長動力,金融業所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
教材:
Jinjarak, Y. and G. Wignaraja (2015) Why do SMEs not borrow more from banks? Evidence from the PRC and Southeast Asia, ADBI Working Paper 509.

第11週 主題: 上海自貿區發展現況
邀請臺灣金融研訓院謝順峰研究員演講,但同學可先閱讀以下二篇論文。
教材:
Yao, D. and J. Whalley (2015) The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Background,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initial impacts, NBER Working Paper 20924.
Yao, D. and J. Whalley (2015) An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SPFTZ), NBER Working Paper 20901.

第12週 主題:「一帶一路」與AIIB:意義及目的
在上述背景下,中國在2014年一口氣成立了金磚五國開發銀行、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三項大規模涉外機制。許多人認為這是中國與人民幣霸權的開始,但其實這主要是在於解決國內經濟問題。
教材:
Yeh, K.C. (2015) Beijing’s new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trategy for domestic growth and stability, in C. Tso ed., Prospects & Perspectives 2014,Taipei: Prospect Foundation, 117-120.
葉國俊 (2015) 由國際貨幣體系發展看我參與亞投行之利弊。

第13週 主題: 從複本位、銀本位到人民幣國際化
中國一直到1935年才正式取消了銀本位並改採法幣,但我們卻發現中國的金融體系直到現在,仍然存在一些百年來未能消除的問題與弊病,這對於兩岸迎接所謂人民幣國際化時代有什麼意義?
教材:
葉國俊 (2014) 複本位、銀本位、法幣、人民幣國際化:中國貨幣改革與國際金融秩序。

第14週 主題:金融海嘯的遠因:亞洲金融危機前後東亞各國經濟政策的變化
Bernanke 曾認為東亞各國儲蓄過剩 (saving glut) 是這次金融海嘯的主因。包括中國與臺灣在內的各國並沒有什麼協調機制,卻在1998年後出現經濟政策步調一致的現象,為什麼會如此?
教材:
Ho, T.K. and K.C. Yeh (2014) The post-Asian crisis drop in investment: The cases of Indonesia, Korea, Malaysia and Thailand,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32 (3), 618-638.

第15週 主題:中國與東亞國家國際金融合作的展望
我們將利用國際金融理論中的「不可能三角」,以及後續研究所編製的Tri-lemma Indexes,說明並預測美、中、臺與其他東亞國家未來的貨幣政策選擇。
教材:
Yeh, K.C. and C. Tso (2015) Policy configurations of PRC and East Asian emerging economies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era: An analysis of tri-lemma indexes,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3 (1), 139-154.

第16週 主題:中國金融市場與國有企業
儘管中國大陸經濟持續增長,但資本外逃仍然嚴重,這由歷年國際收支帳中error and omissions占外匯存底增量比可以看出。中國金融市場自由化進程已經啟動,但與第10週課程相呼應的是,包括國有銀行與國企佔有多數資源等問題仍然存在,臺灣銀行業赴大陸經營仍須謹慎因應。
教材:
Chow, G. (2015),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Blackwell.
朱浩民 (2010) 中國金融制度與市場。臺北:智勝。
朱嘉明 (2012) 從自由到壟斷:中國貨幣經濟兩千年 (下),臺北:遠流。

第17週 主題:期末報告撰寫與繳交說明討論
教材:

第18週 期末考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2  課程與大綱介紹:臺灣經濟奇蹟與兩岸關係 
第2週
2/29  補假 
第3週
3/07  政策模擬看兩岸貨幣金融現況 
第4週
3/14  溫英幹教授(CFA,前世界銀行經濟學家與臺灣中央銀行理事):從IMF,World Bank 到 AIIB(務必出席,列入評分) 
第5週
3/21  自由貿易的經濟後果:最新實證 
第6週
3/28  資本流動與管制:一般理論與兩岸關係 
第7週
4/04  放假 
第8週
4/11  資本流動與管制:一般理論與兩岸關係 (續) 
第9週
4/18  謝順峰博士(台灣金融研訓院研究員):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對台灣銀行業者之影響(務必出席列入評分) 
第10週
4/25  紅色供應鏈vs.全球價值鏈 
第11週
5/02  經驗分享:臺灣銀行業在大陸經營現況與問題 (邀請張峰僑經理前來座談討論,務必出席) 
第12週
5/09  貧富差距:中國與國際比較 
第13週
5/16  中小企業發展與融資 
第14週
5/23  房價:中國近況 
第15週
5/30  教師赴南韓出差日後補課 
第16週
6/06  兩岸的治理績效評估:經濟成長與環保孰重? 
第17週
6/13  中國經濟的未來 (6/20期末考週補課)